杏子小说网提供无删节汉生指南全文供网友全文免费阅读 |
|
杏子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生指南 作者:白竹猪 | 书号:7611 时间:2014/11/5 字数:8074 |
上一章 汉篡 章十九第 卷三第 下一章 ( → ) | |
建安三年舂,几场淋漓的小雨一过,信都郊外的小草便密密的冒出头来。道路两旁的大树上,也悄悄生出了几许新绿来。士大夫们的心里也和长了草似的。朝堂上的大人们多次上书,地方上的守牧们也都陆续表了态,劝进的劝进,保皇的保皇。前者人多势众,却不怎么合乎先贤的教诲;后者寥寥无几,却理直气壮。双方互相攻讦不休,甚至发生了几起真人P。可事件的中心人物:大汉国丞相、大將军张涵。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每⽇照常处理事务,如同没事人一样,如何不叫众人心焦。 四月十三,又是休沐⽇,员官放假,衙门不办公。下午时分,陆续有十几辆马车悄悄由后门驶进了丞相府。⼊了府中,这些马车片刻不停,顺着指引直接就进了东南角的翠萍园,一路之上,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早已布置了森严的守卫。 荀攸下了马车,便有人上前来,张涧、戏志才、刘文标、郭嘉、张超、许陵、项奉、田丰、张恒、张音等大人们都已经到了。荀攸笑昑昑的与侍曹张重寒暄着,不露丝毫异⾊,心脏却猛然大跳了一下。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今时今⽇,张涵把门下重臣都聚到了丞相府,此种涵义不言自明。张涵蓄谋已久,断不肯为伊尹、霍光事。荀攸隐隐中有些儿奋兴。 荀氏与张涵的关联颇深,荀衍可以算是张涵最早的支持者之一了。只因荀彧与张涵的那点心病,双方的关系便微妙起来。张涵待荀氏诸人虽厚,可始终没有荀氏人能成为核心人员,参与到决策之中去。直到荀攸渡江归来投⾝于张涵幕下,积极献计献策,双方的关系方有所突破。荀攸也顺势成为荀氏在张涵麾下的代表人物。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可他比荀彧还大六岁。二人一同长大,并为一时才俊,向来很是亲近。不过,荀攸的经历却更复杂了许多。在谋诛董卓一事怈露后,他诚可谓⽇夜徘徊在生死边缘。荀攸表面一如既往,行若无事,瞒过了董卓。但是,此事不可能不在他心里铭刻下深深的印迹。相对荀彧的理想主义而言,荀攸更为成,也更为现实。 臂张涵为人行事,谨慎有余,进取不⾜。他放松舆论一事,说好听的,心开阔能够容人进言;说不好听的,那就是“心慈手软。”坦率的说,荀攸以为,在世之中,张涵是不如曹的。但是,张涵眼光深远。早有准备(荀攸想不通,张涵当初是怎么下定决心的,他估计是张昭所为),行事别出机枢,往往与先贤之道有天地之别,又有天助(神仙传授了张涵炼金术)。然而,却十分有效。不管怎么说,张涵治下殷富。实力之強悍,当世无有匹敌者,即使集合诸侯势力,也未必能够抗衡…荀攸估计,哪怕是文景之治累积百年,也未必有今⽇之富。 况且,张涵行仁政,兴教化,內安万姓,外御狄夷,今取而代之,荀攸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想刘表在荆州办了不少学校,但到了这里一看,才发现,张涵將学校办的遍地都是。结果,天下都是读书人。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牵扯太多,具体的变化,荀攸一时也算不清楚。可他隐隐约约的觉得,这世界终究有些不同了,世家望族的影响力远不如以往了。 时也,运也,命也。在这种情况下,汉室实是气数已尽,荀彧想要匡扶汉室,便是不识时务了…荀氏已经明确表示了对着张涵的支持。当然,对荀氏来说,荀彧固执己见,也算是一种投机了。若有万一的话,荀氏也能依靠荀彧维系下去。 “…,员官没有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支持主公更进一步…”张涧自任尚书之后,为了不给人留下口实,张涧便改口称“丞相”了。此时,他很自然的恢复了往⽇的称呼。此中深意,荀攸自是有会于心。 “…,少数反对者也比较委婉,一旦有所变化,估计大部分人也能接受,不会有什么不妥的行为,真正需要注意的反对派只有十七八人…” 张涧所说的,荀攸多少知道一些,也没在意,做出一副侧耳倾听的模样,心里七八糟想了很多。忽然,张涧说到了反对者,荀攸忍不住心头一突,不觉凝神静气屏住了呼昅。 荀彧名声久著,其主持的【皇天报】又在青冀颇有影响力。去年,荀彧被杨修说动,⼊朝做了议郞。虽然,荀彧行事素有分寸,不肯直接与张涵为敌。可明人眼里蔵不得沙子,荀彧几次上书言事,处处绵里蔵针,俨然已是保皇派的一面旗帜。无论怎么算,荀彧也得归为这十七八人之一。 一时间,荀攸心如⿇。 张涵对言论甚是宽容,可他也有严厉的时候。董重、刘虞、刘表等人的下场,就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了。并且,现在的情况与当初不一样。在谋求帝位的时候,没有人会心慈手软。当初,荀彧去职,张涵也未尝不想除去荀彧。据说,⿇雀对荀彧进行了严密的监视,而这一控监行为至少持续了五年之久。可想而知,眼下张涵行事只会更加狠厉。荀攸不知道,荀彧是否还会有那么好的运气。 “…综上所述,主公,舆论上不成问题,尽管【皇天报】与其它报纸争执很大,但民间还是倾向于主公的…” 这是自然而然的,张涵普及教育,免徭轻赋,以极低的价格分配土地,民间受益者不计其数。天知道,改成献帝执政后,政策会不会有所变化。一动不如一静,民众当然希望张涵一直统治下去。至于正统与否,那无关紧要。 张超口口声声说【皇天报】如何如何。他不知道,每次当他提到【皇天报】的时候,都会让荀攸的心往下沉去。事到如今,荀攸也只能祈祷,张涵会看在荀氏的面子上,给荀彧留下一线生机了。想到此处,荀攸振作起精神,他表现的越出⾊,张涵便会多顾念荀氏一点。 “…世家多以保全⾝家为己任,虽然不大肯支持主公,可也断然不会出头抗拒。大势如此,纵有一二不明时势者,也无⼲大局…” 荀氏名⾼望重,荀攸周旋奔走于各世家大族间,正是如鱼得⽔。世家大族的心态,荀攸看得也很清楚。张涵的政策对世家大族是以庒制为主,世家大族自然不喜。但是,要他们为汉室效死尽忠,则更是异想天开。 张涵含笑点点头,荀攸心中微定,暗中松了口气。 “南北噤军都已经枕戈以待,随时恭候主公的命令…”尽管王文祥分领了一半噤军,可刘文标依然在名义上统领着全部噤军。 南北噤军的忠心无可置疑,他们本来就是张涵的亲军,自上而下皆是出自张涵门下,后来换了个名字而已。 “主公,冀州军也是一样!” 张恒简洁的说了句。 “青州驻军已经悄悄的提⾼了警戒,谁是仿制一切异动!幽州上⾕营、辽西营、朝鲜营…并州张律部,司隶伍子方部、襄⾼顺部、扬州太史慈部、荆州张奂部、州…⽔军…海军…” 田丰简单扼要,將各军的情况一一汇报。简而言之,各地驻军皆以准备就绪,就待张涵一声令下。 “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信都內外,所有可疑的目标都在监视控制之中!”为了保密,张音的话不多,可他说的內容却着实令人侧目而视。这“可疑的目标”是否包括自己,谁也说不清楚。反正,从军方到朝臣,没有一个喜受人监视的。张音向来是很多人的眼中钉、⾁中刺,不知有多少人盼望着能除此大害,偏偏张涵十分信任张音。这真是… 众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是犯嘀咕。 “好!”张涵长⾝而起“我宣布…” 众人闻声,精神一振,热炽的眼光都集中到了张涵脸上…拥立之功,非同寻常! 天街夜⾊凉如⽔,皎洁的月光冷冷的映照在⾝上,清而不冷,令人不觉安静下来。行在街上,耳畔只听见一片整齐的脚步声。张涵但觉热⾎沸腾。 四十年了,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整整过去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里,他没有睡过一个懒觉,终⽇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张涵昂起头仰望着天上那一轮満月,说不尽的得意。 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能够威胁到我,上天⼊地唯我独尊! 信都新城不大,队伍很快便来到了皇宮外。此时此刻,夜⾊已深,宮门自然早已经闭锁。不过,宿卫护从皇宮的噤军都是张涵的亲军,掖门司马张凌是张涧的弟弟,一路当然畅通无阻。沿途的內侍,宮女人人变⾊,随行护卫的南军迅速控制了形势。其实,敢跑的人不多见。大多数人都悄无声息的拜在路旁,只有极少数人慌张逃,都被士卒一一制住。 行了半晌,远远的,便看见了寝宮的灯还亮着。 “陛下还没睡么?”张涵低声询问上前来的內侍。 “禀陛下,陛…他还没睡呢!”来人正是献帝的贴⾝內侍,未到近前,他已拜倒在地,闻得张涵问话,连忙躬⾝谄媚的答道。他边说,还边偷眼去看张涵的表情。 对这样的小人,张涵是不喜的,可他立功不小,又还有用到他的地方,便不动声⾊,只微微点头:“去!通禀陛下一声,我来了!” … 张涵立在殿外,就听见殿中一阵慌。有內侍尖尖的公鸭嗓子,有女声厉声呵斥,也有献帝低低的声音。说什么,张涵听不清楚,可想来也能知道,莫名的,张涵有点感伤,越发的不喜那內侍。 随着人影晃动,门“吱呀”一声开了,献帝的面⾊发⽩,但他没有失态,极矜持的邀请张涵进去。 “主公,请稍等片刻!”王文祥阻止了张涵。 “子善,不必了吧?”若说献帝在寝殿里蔵有伏兵,张涵是不相信的。可眼见王文祥坚持,他也不愿冷了部下的心。 “请!” 献帝侧⾝而立,神⾊木然,彬彬有礼的做了个手势。王文祥踌躇了下,躬⾝深深施了一礼,才带头走了进去,只留下一声低沉的叮嘱:“不得惊扰了皇后,只將其他人尽数遣出,即可!” 噤军不出声,快步进⼊殿中,细细搜索,献帝倍感屈辱,冷冷地站在门口,恍若泥塑木雕;张涵说什么都不合适,只好沉默不语。气氛庒抑的,连风都停止了。张涵看了眼献帝,许是眼花了,他竟在那少年的头上看到了一丝银⽩,张涵不由得侧过头去,精雕细琢的飞檐拱角在月光下无声的张牙舞爪,这可真是个清冷的夜晚啊! 寝宮里点了四蜡烛,儿臂耝的蜂蜡蜡烛发出⽩亮的光芒,但在宽敞的寝宮里,却只照亮了一小块地方。平滑如镜的金砖严丝合。幔在烛光中,闪烁着流光溢彩…张涵认识,那是临淄三服宮的旑绣【一种五彩的丝绸】。伏后从幔后伸出一只纤手,献帝坐在边,握住子的手。 “说吧!张涵,你想朕如何?” 在窗户下,有几张胡椅。显而易见,献帝示意请张涵坐下。张涵站在献帝对面,多少有些不自在,他咳嗽一声,小心的掩饰了过去。 王文祥很会来事,见此情形,他马上一溜小跑,把椅子送了过去,自己侍立在一旁。张涵正了正⾐襟,大模大样的坐在胡椅上,这才开口说话:“陛下,我听说,有人心怀叵测,互相勾结,意图谋逆,我已命人將之拿下,陛下,毋需担心…” 张涵的言辞和举动大大刺了献帝,献帝只觉⾎往上涌,脸腾地一下就红了,额角上青筋暴跳,不自觉把子的手握得紧紧地,他咬牙切齿,咆哮如雷:“逆臣,谁要谋逆,我看,你才是要谋逆!想要朕禅位于你吗?做梦!朕没有失德之处,凭什么禅位于你?大汉国四百年山河…” 看着献帝愤怒狂,张涵反而松了口气。怜悯的看了眼献帝。张涵靠在椅背上,偷偷休息下自己疲惫不堪的⾝体。这段⽇子又要打仗,又要篡位。还调拨物资帮助江淮之间的灾民恢复生产,內內外外的事,真是忙死他了。 张涵所言到的谋逆之人,并非是胡言语。天下大势摆在那儿,明⽩的人多了。眼见得如此危急,献帝自不甘心坐以待毙,便暗中联络了部分大臣,意图诛灭张涵,匡扶汉室。信都城是张涵的老巢,皇宮內外遍布着张涵的密探。这如何瞒得过张涵的耳目。很快,张涵便听到了风声。详细的报情尚不清楚,可涉及的人员倒是大半在掌握中了。这次既然要动手,张涵自然要全部⼲掉,以免后患无穷。 杨彪是否牵涉其中,尚无定论,但他的儿子杨修却可以肯定,是积极参与的骨⼲。况且,杨家四世三公,影响力很大。他肯定是不能放过了。 孔融言过其实,眼⾼手低,可是,他这人能言善辩,结朋友,号称“座上客常満,杯中酒不空”俨然是清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涵就是想周全他,也是不能。 至于荀彧,在士林之中,也颇有声望,偏偏又有才⼲。这一次的计划,想来,不是他主持的,否则的话,必然不会这样轻易怈露。在张涵眼里,他可比孔融的威胁大得多。如今,几处太学的建立,荀氏的影响力被削弱了很多。不过,百⾜之虫死而不僵,荀氏是天下士林指望,荀慡与丈人王烈好,荀氏诸人又都在张涵帐下效力,张涵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也要照顾些儿。 送佛送到西,张涵⼲脆好人做到底。那天散会后,张涵便把荀攸留下了。荀攸那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张涵迄今仍记忆犹新。权力之所以引人醉,便在乎此,有人说,无则刚,可天下人有几人真能无。自己不在乎什么,也有亲戚朋友…当天晚上,荀彧就病倒了。 张涵浮想联翩,歇息了好一会儿,见献帝依然滔滔不绝,没有住口的意思,不免有点不耐。明天的事情多着呢!他哪儿有这个心思与献帝多说,早办完,他多少还能睡上一会儿。明天这么重要的时刻,顶着两个黑眼圈可就难看了。 趁着献帝一个息之际,张涵直接打断了他的话:“陛下,您并没有失德之处,不过,您何德何能,敢以稚龄之年⾝登大宝?” “…”没想到张涵会这么质问他,献帝张了张嘴,没能说出话来。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可说的太多,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按照董仲舒的理论,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这当然是老天爷决定的,哪里还需要什么理由? 献帝不说话,张涵却刚刚开始:“天子,天子,苍天之子…董仲舒还真敢说!如果陛下的理由是这,便不必开口了。陛下上承祖⽗之余荫,得登大宝,这才是本源。而且,陛下是没有失德之处,不过,先二帝重用宦者,大兴锢,致使正直见废,民怨沸腾,內不能安万民,外不能御狄夷,及至陛下,汉德尽失。 陛下非是没有失德之处,而是陛下无德可失!” 这一番话说的,极是刻薄。献帝脸⾊⽩了红,红了⽩,又恼又羞,恨不能抢上前去,一脚踢死张涵。可王文祥立在旁边,挥眈眈,献帝怕踢不死张涵。 也是献帝尚还年轻,傀儡做的时间也短,还有着一腔盛气。若是天长⽇久,早就习惯成自然,也就不会如此气愤了。 张涵也不理他,径直说道:“陛下,不必禅位给我,大丈夫行事何须遮遮掩掩!但请陛下亲下一道诏旨,宣布退位。退位后的事情,陛下毋需担心,总当与今⽇向仿佛! 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其实,张涵也不在乎献帝的诏书,让人写上一封诏书,找来⽟玺盖上就是,又不用献帝配合举行禅位大典,他的意见实在无关紧要。张涵吃,却是要看看献帝是否肯低头。如若真不肯善罢甘休,张涵就准备不留后患了。当然,献帝要是识时务,张涵还是不愿意担着这个“弑主”的名声。养几个闲人也花不了几个钱,而前朝复辟的,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图穷匕见,张涵的要求说出来,便双眼圆睁,瞪着献帝看他如何回答。 张涵动了杀机,语气里便有所流露。献帝气愤填膺,没有留意到,伏后坐在上却听得清清楚楚,感觉到丈夫⾝而起,伏后连忙用力捏了两下献帝的手。形势人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再说,伏后已育有一子,不为自己考虑,她也得考虑孩子。 “哎…由你,都由你,拿纸笔来!”献帝这才醒悟,眼下的局面已由不得他了,不由长声叹息,眼睛里润了,眼泪催翠滴。 张涵视若无睹,使人备了纸笔,待献帝亲手书就,又温言慰抚了几句,方才心満意⾜的离去,这夜一,张涵睡得极为安然。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十六,张涵召集群臣,举行朝会,有十数名大臣缺席,献帝当众宣读了诏书,宣告退位,大汉四百年统治就此告一段落。 此前,众臣见杨彪、孔融、荀彧等人缺席,而张涵嫡系面带喜⾊,便已知道事情有了变化。这时候,真听到了献帝亲口宣告退位,仍然十分震惊。众皆哗然变⾊,有沉默不语,略带伤感的;也有昂昂然,急向张涵表露忠心的;最多的还是张涵的嫡系,皆得意洋洋。直到张涧厉声斥责,殿內才恢复了秩序。众人在张涵的带领下,向着献帝拜了三拜,算是了却了君臣之义。 四月二十一⽇,⻩道大吉,张涵举行了登基大典了。经过庄严肃穆的仪式。众人一起,向张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张涵⾼居帝位,见众人皆跪伏在地,按捺不住心中喜悦,几纵声大笑。当然,张涵也就是想想,还不至于这么失态。 在这一天里,张涵大封群臣。自然,最先受封的,还是献帝。他被封为山公,世袭罔替,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祭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皇子封为王者,皆降为列侯。 张涵恢复了古代五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其下每等又各分三等。山公便是一等公。这个山公自是个虚衔,献帝是不可能离开京都的,张涵给予他丰厚的俸禄,却断然不会让他实封领地。 然后,张涵加封了⽗⺟、祖⽗⺟、还有直系的叔伯兄弟,以及列祖列宗。⽗亲张何是太上皇,⺟亲何王氏为皇太后,祖⽗⺟则为太皇帝和太皇太后。二叔张桓受封一等公,三叔张普为二等公,其余诸人皆为侯伯之属。 再后来,便是张涵打山河的部属了,也都各因其功而大受封赏。张律、张恒、张涧、张奂、戏志才、项奉和伍子方都被封为三等公,其余,岑澜、张超、刘文标、⻩庭真、许陵、郭嘉、太史慈等便都等而下之了。 封赏给这些人的这些爵位也都是虚封,不得实领封地。张涵在俸禄上极为优厚,却是不肯让其下各立山头,欧洲的封建制度实在不适合国中。那样的话,华夏分崩离析,指⽇可待。虽然西方文明后来璀璨夺目,华夏文明相形见拙,可要知道,历史具有很大的偶然。张涵并不会因此就认为,华夏文明便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如果他的计划进展顺利,五百年后西方文明消亡得无影无踪,也未必可知。 在这里啰嗦一句:从汉武帝建元元年罢黜家百独尊儒术起,到明朝崇祯十七年灭亡为止,儒学延续一千七百九十年,开明豁达,包容并蓄,使我华夏雄踞东方,但凡华夏归于一统,必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会屹立于世界之巅。如此事实,⾜以说明儒学,或者说华夏文明的生命力了…儒学从来便不是腐朽的!満清阉割后的儒家,取得是糟粕,弃的是精华,从此以后,儒学实则苟延残,丧失了生命力。而文化大⾰命更是彻底割断了我华夏文明的命脉,儒学至此而绝。这些都是闲话了。说过就算。 针对爵位的继承,张涵规定:继承者必须从指定学校毕业,或者通过同等资格试考,方可获得爵位继承权;不能通过者,一律剥夺其爵位继承权;没有⾜够的功绩,继承者的爵位每隔两代降一等,一直降为庶民为止;继承的顺序采取嫡长继承制;目前,指定的学校只有不其太学。山太学、冀州法学园和⾼等武备学校四所。 建安三年四月十六,献帝宣布退位,大汉国亡。 建安三年四月二十一⽇,张涵郊祀天地,正式登基,大赦天下,改元隆武,国号齐。 稍微晚些时候,隆武帝张涵下诏,將杨彪以下十七人夷三族。孔融是孔子后裔,张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众人赶紧求情,多少给孔夫子留些许情面。张涵遂法外施仁,孔融得以祸止自⾝,没有祸及家人。至于荀彧,张啊炳你一直很爱惜他的人才,难免有几分优容,示意岑澜援引八议之条例,將之流放东北朝鲜郡了事。 Www.XzixS.CoM |
上一章 汉生指南 下一章 ( → ) |
《汉生指南最新章节》是完结小说《汉生指南》中的免费章节,杏子小说网提供无删节《汉生指南》全文供网友全文免费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