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小说网提供无删节黄帝内经全文供网友全文免费阅读
杏子小说网
杏子小说网 现代文学 言情小说 军事小说 热门小说 灵异小说 同人小说 综合其它 历史小说 玄幻小说 仙侠小说 网游小说 侦探小说
小说排行榜 穿越小说 伦理小说 竞技小说 经典名著 科幻小说 诗歌散文 武侠小说 官场小说 重生小说 都市小说 幽默笑话 完结小说
好看的小说 白领玩具 冷感护士 破邪少女 灌篮高手 狌卻狂龙 少妇岁月 圣母降临 猎艳创世 夫凄故事 一生为奴 艳遇编年 猎妇陷阱
杏子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黄帝内经  作者:古典文学 书号:3013  时间:2014/2/27  字数:7898 
上一章   ‮论经调 篇二十六第‬    下一章 ( → )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何问?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帝曰:人有、气、津、、四支、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刺法》上说,病属有余的用泻法,不足的用补法。但怎样是有余,怎样是不足呢?

  岐伯回答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不足的也有五种,你要问的是哪一种呢?

  黄帝说:我希望你能全部讲给我听。

  岐伯说: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这些共计十种,它们的气各不相同。

  黄帝说:人有、气、津、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而发生百病。但百病的发生,都有虚实的不同。现在先生说病属有余的有五种,病属不足的也有五种,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五种有余不足,都是生于五脏。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肾藏志,由五脏所藏之神、气、血、、志,组成了人的形体。但必须保持志意通达,内与骨髓联系,始能使身形与五脏成为一个整体。五脏相互联系的道路都是经脉,通过经脉以运行血气,人若血气不和,就会变化而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诊断和治疗均以经脉为依据。

  【原文】

  帝曰:神有余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译文】

  黄帝说:神有余和神不足会是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则喜笑不止,神不足的则悲哀。若病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还未见或笑或悲的现象,此时气仅客于形体之肤表,病人觉得寒栗起于毫,尚未侵入经络,乃属神病微,所以叫做“神之微”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神有余的应刺其小络使之出血,但不要向里深推其针,不要刺中大经,神气自会平复。神不足的其络必虚,应在其虚络处,先用手按摩,使气血实于虚络,再以针刺之,以疏利其气血,但不要使之出血,也不要使气外,只疏通其经,神气就可以平复。

  黄帝说:怎样刺微呢?

  岐伯说:按摩的时间要久一些,针刺时不要向里深推,使气移于不足之处,神气就可以平复。

  【原文】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气自伏,气散,无所休息,气腠理,真气乃相得。

  【译文】

  黄帝说:好。气有余和气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则咳气上逆,气不足则呼吸虽然通利,但气息短少。若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气侵袭,则气仅客于皮肤,而发生皮肤微病,使肺气微,病情尚轻,所以叫做“白气微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气有余的应当泻其经髓,但不要伤其经脉,不要使之出血,不要使其气。气不足的则应补其经隧,不要使其出气。

  黄帝说:怎样刺其微呢?

  岐伯说:先用按摩,时间要久一些,然后拿出针来给病人看,并说:“我要深刺”但在刺时还是适中病处即止,这样可使其气深注于内,气散于外,而无所留,气从腠理外,则真气通达,恢复正常。

  【原文】

  帝曰:善。血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外溢,则络有留血。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不足,则视其虚经,内针其脉,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

  帝曰:刺留血奈何?

  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译文】

  黄帝说:好。血有余和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自有余的则发怒,血不足的则恐惧。若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气侵袭,则气仅客于孙络,孙络盛满外溢,则于经脉,经脉就会有血留滞。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血有余的应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不足的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刺中其经脉后,久留其针而观察之,待气至而脉转大时,即迅速出针,但不要使其出血。

  黄帝说:刺血时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诊察血络有血的,刺出其血,使恶血不得入于经脉而形成其他疾病。

  【原文】

  帝曰:善。形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腹,泾溲不利,不足则四支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动,命曰微风。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经;不足则补其络。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取分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气乃索。

  【译文】

  黄帝说:好。形有余和形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形有余的则腹满,大小便不利,形不足的则四肢不能运动。若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气侵袭,则气仅客于肌,使肌动的感觉,这叫做“微风”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形有余应当泻足明的经脉,使气从内外泻,形不足的应当补足明的络脉,使气血得以内聚。

  黄帝说:怎样刺微风呢?

  岐伯说:应当刺其分之间,不要刺中经脉,也不要伤其络脉,使卫气得以恢复,则气就可以消散。

  【原文】

  帝曰:善。志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腹,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

  帝曰:刺未并奈何?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所乃能立虚。

  【译文】

  黄帝说:好。志有余和志不足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则腹,志不足的则手足厥冷。若气尚未与气血相并,五脏安定之时,有气侵袭,则气仅客于骨,使骨节间如有物震动的感觉。

  黄帝说:怎样进行补泻呢?

  岐伯说:志有余的应泻然谷以出其血,志不足的则应补复溜

  黄帝说:当气尚未与气血相并,气仅客于骨时,应当怎样刺呢?

  岐伯说:应当在骨节有鼓动处立即刺治,但不要中其经脉,气便会自然去了。

  【原文】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相倾,气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气并于,故为惊狂;血并于,气并于,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气并于,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

  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

  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

  岐伯曰:夫,皆有俞会。注于满之外,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之生也,或生于,或生于。其生于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者,得之饮食居处,喜怒。

  【译文】

  黄帝说:好。关于虚实的症状我已经知道了,但还不了解它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说:虚实的发生,是由于气与气血相并,间失去协调而有所偏倾,致气于卫,血逆于经,血气各离其所,便形成一虚一实的现象。如血并于,气并于,则发生惊狂。血并于,气并于,则发生热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发生心中烦闷而易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则发生精神散而善忘。

  黄帝说:血并于,气并于,象这样血气各离其所的病证,怎样是实,怎样是虚呢?

  岐伯说:血和气都是喜温暖而恶寒冷的,因为寒冷则气血滞涩而流行不畅,温暖则可使滞涩的气血消散流行。所以气所并之处则血少而为血虚,血所并之处则气少而气虚。

  黄帝说:人身的重要物质是血和气。现在先生说血并的是虚,气并的也是虚,难道没有实吗?

  岐伯说:多余的就是实,缺乏的就是虚。所以气并之处则血少,为气实血虚,血并之处则气少,血和气各离其所不能相济而为虚。人身络脉和孙脉的气血均输注于经脉,如果血与气相并,就成为实了。譬如血与气并,循经上逆,就会发生“大厥”病,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这种病如果气血能得以及时下行,则可以生,如果气血壅于上而不能下行,就要死亡。

  黄帝说:实是通过什么渠道来的?虚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去的?形成虚和实的道理,希望能听你讲一讲。

  岐伯说:经和经都有俞有会,以互相沟通。如经的气血灌注于经,经的气血盛满则充溢于外,能这样运行不已,保持平调,形体得到充足的气血滋养,九候的脉象也表现一直,这就是正常的人。凡气伤人而发生病变,有发生于的内脏,或发生于的体表。病生于经在表的,都是感受了风雨寒暑气的侵袭;病生于经在里的,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房事过度、喜怒无常所致。

  【原文】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寒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善。之生实奈何?

  岐伯曰:喜怒不节,则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气走之,故曰实矣。

  帝曰:之生虚奈何?

  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实。

  【译文】

  黄帝说:风雨之伤人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风雨之伤人,是先侵入皮肤,有皮肤而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注于大经脉。血气与气并聚于分腠理之间,其脉必坚实而大,所以叫做实证。实证受部的表面多坚实充满,不可触按,按之则痛。

  黄帝说:寒伤人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寒气伤人,使人皮肤失却收缩功能,肌坚紧,营血滞涩,卫气离去,所以叫做虚证。虚证多见皮肤松弛而有皱折,卫气不足,营血滞涩等,按摩可以致气,使气足能温煦营血,故按摩则卫气充实,营血畅行,便觉得爽快而不疼痛了。

  黄帝说:好。分所发生的实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若喜怒不加节制,则使气上逆,气上逆则必虚于下,虚者必凑之,所以叫做实证。

  黄帝说;分所发生的虚证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若过度喜乐则气易下陷,过度悲哀则气易消散,气消散则血行迟缓,脉道空虚;若再寒凉饮食,寒气充满于内,血气滞涩而气耗,所以叫做虚证。

  【原文】

  帝曰:经言虚则外寒,虚则内热,盛则外热,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虚生内热奈何?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中,故内热。

  帝曰: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玄腑不通,卫气不得越,故外热。

  帝曰: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译文】

  黄帝说:医经上所说的虚则生外寒,虚则生内热,盛则生外热,盛则生内寒。我已听说过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岐伯说:诸之气,均承受于上焦,以温煦皮肤分之间,现寒气侵袭于外,使上焦不能宣通,气不能充分外达以温煦皮肤分,如此则寒气独留于肌表,因而发生恶寒战栗。

  黄帝说:虚则生内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形气衰少,也不能转输水谷的微,这样上焦即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中,因而发生内热。

  黄帝说:盛则生外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若上焦不通利,可使皮肤致密,腠理闭,汗孔不通,如此则卫气不得发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黄帝说:盛则生内寒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若寒厥之气上逆,寒气积于中而不下,寒气不泻,则气必受耗伤,气耗伤,则寒气独留,寒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见盛大而涩,所以成为内寒。

  【原文】

  帝曰: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相倾,补泻奈何?

  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气不伤,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帝曰:补虚奈何?

  岐伯曰:持针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内针,气出针入,针空四无从去,方实而疾出针,气入针出,热不得还,闭其门,气布散,气乃得存。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

  【译文】

  黄帝说:相并,气与血相并,疾病已经形成时,怎样进行刺治呢?

  岐伯说:刺治这种疾病,应取其经脉,病在营分的,刺治其血,病在卫分的,刺治其气,同时还要根据病人形体的肥瘦高矮,四时气候的寒热温凉,决定针刺次数的多少,取部位的高下。

  黄帝说:血气和气已并,病已形成,失去平衡的,刺治应怎样用补法和泻法呢?

  岐伯说:泻实证时,应在气盛的时候进针,即在病人气时进针,使针与气同时入内,刺其俞以开出之门户,并在病人呼气时出针,使针与气同时外出,这样可使气不伤,气得以外;在针刺时还要使针孔不要闭,以排气,应摇大其针孔,而通利出之道路,这叫做“大泻”出针时先以左手轻轻切按针孔周围,然后迅速出针,这样亢盛的气就可穷尽。

  黄帝说:怎样补虚呢?

  岐伯说;以手持针,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神气,待病人呼气时进针,即气出针入,针刺入后不要摇动,使针孔周围紧密与针体连接,使气无隙外,当气至而针下时,迅速出针,但要在病人气时出针,气入针出,使针下所至的热气不能内还,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使气得以保存。针刺侯气时,要耐心等待,必俟其气至而充实,始可出针,这样可使以至之气不致散失,远处未至之气可以导来,这叫做补法。

  【原文】

  帝曰:夫子言虚实者有十,生于五脏,五脏五脉耳,夫十二经脉,皆生其病,今夫子独言五脏,夫十二经脉者,皆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必被经脉,经脉之病,皆有虚实,何以合之?

  岐伯曰:五脏者,故得六腑与为表里,经络支节,各生虚实,其病所居,随而调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病在,调之分;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淬针药熨;病不知所痛,两跷为上;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必谨察其九候,针道备矣。

  【译文】

  黄帝说:先生说虚证和实证共有十种,都是发生于五脏,但五脏只有五条经脉,而十二经脉,每经都能发生疾病,先生为什么只单独谈了五脏?况且十二经脉又都联络三百六十五节,节有病也必然波及到经脉,经脉所发生的疾病,又都有虚有实,这些虚证和实证,又怎样和五脏的虚证和实证岐相结合呢?

  岐伯说:五脏和六腑,本有其表里关系,经络和肢节,各有其所发生的虚证和实证,应根据其病变所在,随其病情的虚实变化,给予适当的调治。如病在脉,可以调治其血;病在血,可以调治其络脉;病在气分,可以调治其卫气;病在肌,可以调治其分间;病在筋,可以调治其筋;病在骨,可以调治其骨。病在筋,亦可用焠针劫刺其病处,与其筋脉挛急之处;病在骨,亦可用焠针和药烫病处;病不知疼痛,可以刺蹻二脉;身有疼痛,而九侯之脉没有病象,则用缪刺法治之。如果疼痛在左侧,而右脉有病象,则用巨刺法辞之。总之,必须祥审地诊察酒侯的脉象,根据病情,运用针刺进行调治。只有这样,针刺的技术才算完备。  Www.XZixS.CoM 
上一章   黄帝内经   下一章 ( → )
《黄帝内经最新章节》是完结小说《黄帝内经》中的免费章节,杏子小说网提供无删节《黄帝内经》全文供网友全文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