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小说网提供无删节阿每文集全文供网友全文免费阅读 |
|
杏子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阿每文集 作者:阿每 | 书号:1543 时间:2013/12/19 字数:3676 |
上一章 间之草碧天蓝古蒙在徉徜 下一章 ( → ) |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蒙古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既有几千年以来同宗同的血脉亲近,也有近百年来淡淡的无奈离愁。然而,当历史的烟尘已经云消雾散,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蒙古,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如今早已得到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承认。 当一个从未踏出国门的中国人,第一次出国旅游就前往这个与中国有着历史渊源的国家,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对于成吉思汗共同的尊崇,使得我们对于蒙古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想感受那边的风土人情,看看那里的变化和风景。机会终于不期而至。一个仲夏之际,我有了一次零距离接触蒙古触摸蒙古草原的探幽之旅。 原以为是直接坐飞机从呼和浩特直飞乌兰巴托,临行前才得知,是先从呼市坐汽车到中蒙边境城市二连浩特,然后再从蒙古边境城市扎蒙乌德乘国际列车到乌兰巴托。与国内经常乘坐的列车大相迥异的是,呼和浩特至乌兰巴托的列车非常简陋,甚至可以用破烂来形容。由于蒙古国严重缺水,在列车上用水,根本不能与国内同而语。真正体验到了一种“水贵如油”的感觉。厕所也罢,洗脸池也罢,处处体现了蒙古人民节约用水的观念。洗涮时,甚至要征得列车员同意,列车员才会为你打开水龙头,而水龙头才会非常不情愿地给你出一条细细的水,水之细,堪比一岁幼童迹。 我们所在的车厢列车员是两个胖胖的大娘级的蒙古女人,一上车就叽哩咕噜地念叨着不停。因为语言的隔阂,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最简单的手势,来确定她们所要表达的含义。从中国边境城市二连浩特到蒙古边境城市扎蒙乌德,其实只有短短九公里的路程,然而,从下午二点多上车后,就一直忍受着烈的烘烤,一等就是四个小时。傍晚时分,列车终于停靠在扎蒙乌德火车站。火车站是一幢极具俄罗斯风格的建筑,车一停稳,就上来了一列穿着制服的蒙古人。后来才知道,他们是类似于我们中国反走私的海关稽察员。 由于蒙古人民生活水平与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从中国边境通过铁路和公路走私十分猖獗,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中蒙友好,边境环境更为宽松,走私活动也如雨后笋般发展起来。蒙古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走私者却变着花样来与海关打游击,因而中蒙边境的走私活动屡不止,与走私者“较劲”也成为蒙古国一项专项“斗争”了。 有趣的是,我们恰好亲眼目睹了一次蒙古海关反走私的全过程。两名走私者与那两个胖女列车员内外勾结,从二连浩特贩运了上吨的水产品,分装在十几个纸箱中,分别藏匿在列车的各个隐密部位,以为人不知鬼不觉。然而,海关稽查员功夫更是了得,他们似乎在长期的“斗争”中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先后将走私者藏匿的水产品,一一取出,并将走私者与两名列车员带出去问讯。害的我们所乘坐的列车又无端晚点了一个小时。 浓重的夜幕遮住了我们继续探寻异国他乡的眼睛。第二天早七点当我们睁开双眼的时候,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淡淡的白云,高高的蓝天,秀丽的山川,淙淙的溪,肥壮的牛羊,洁白的蒙古包装点着茫茫的蒙古草原。印象中的所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印象与游牧景观,或许在内蒙也能见到,但在蒙古国里,这不仅仅见到,而是人就生活在其中,天然地融合在一起。 一个叫“哼得勒”的蒙古女孩在乌兰巴托火车站接我们的到来。下了火车,真正感受到了置身异国他乡的陌生与张惶。我们睁大了眼睛,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试图寻找残存在脑海中关于蒙古国与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某些相似之处。虽然听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蒙古话,然而蒙古国的文字却与在呼和浩特所见到的蒙古文,有着根本的区别。也许是为了与前苏联接轨,也许还有别的深层次的原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蒙古国不再使用原来的的文字,而是全盘苏化,将俄文字母经过改造后,变成了所谓的新蒙文,单纯从文字来看,仿佛我们来到的不是蒙古,而是俄罗斯,或者是哪一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作为蒙古首都,始建于1639年的乌兰巴托当然是蒙古国最为繁华的城市,这里生活着这个国家三分之一的人口。乌兰巴托翻译成汉语是“红色英雄城”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海拔1351米的图拉河谷,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的苍松和翠柏终年郁郁葱葱。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玉带般的图拉河由东向西缓缓过,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垂柳如烟似雾。站在博格多山上苏蒙友谊纪念塔俯瞰,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那天在苏蒙友谊塔中,遇到几个从美国来蒙古旅游的年轻人,他们愉快地用英语交流着对于蒙古国的看法,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也能够从一些词语中,听得出他们对于草原之国美丽的赞誉。 乌兰巴托东西狭长,市中心除了现代化的建筑群栉比鳞次、错落有致外,还有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苏赫巴托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蒙古人民革命领袖苏赫巴托策马扬鞭的巨幅雕像,北侧是庄严壮观的相当于我们人民大会堂的国家宫,据说蒙古总统、总理与议长等政府要员均在此办公。苏哈巴托广场新铺的石砖,整洁而宽阔,听人说是中国援建工程。有着建设天安门广场建设经验的中国建筑工人,驾轻就,不消一年时间就把那些原本坑坑洼洼的广场“摆平”了,俨然又一个蒙古化了的天安门广场。 从苏赫巴托广场乘车,不到十分钟的功夫,就可以来到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站在使馆门前,看到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飘扬,一种天然的别样亲切涌上心头。而这种亲切,则是在国内所无法体会到的。这座大使馆从场地和建筑面积看,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这也恰好反映了中国在蒙古国心目中的地位。 乌兰巴托街道总体上给人曲里拐弯的感觉,想必是前期规划不是太好。当然也不乏宽广整齐之路,两旁的树木拔碧绿,但多数参差不齐。马路上型号繁多、色彩各异的汽车穿梭来往,但遗憾的是,这儿的左向车与右向车混杂在一起,这样的情景可能是世界上也比较罕见的。乌兰巴托的车辆多,人均拥有率之高,比北京也不低。在乌兰巴托过马路可要特别当心。因为你不知道哪辆车是左向车,哪辆车是右向车,一不留神不知哪个车要冲你来转弯呢。 乌兰巴托可谓年轻人的城市,在80万城市人口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0%以上。由于年轻人多,整个城市充满青春活力。每当夜幕降临,年轻人三五成群或在酒巴,边喝边唱;或在影院,尽情欣赏;热情的面孔和青春的活力相辉映,煞是无忧无虑。蒙古的这一代年轻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较高,特别是语言能力。在乌兰巴托街道,即便你听不懂一句蒙古话,但如果你稍微懂一点英语,或许就不会有特别陌生之感。这儿的年轻人当中,十个可能就有三个是大学生,他们多半会用英语跟你交流,给你指路。 除了保格达汗、甘丹寺等为数不多的古迹外,乌兰巴托市内的风情并不特别吸引人,然而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草原上的牧民却给人震撼与感动。到乌兰巴托后的第三天,我们就乘车前往蒙古国富有特色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勒吉大草原。 蒙古的草原景观,很难把印象中的草原放大多少倍就能得到相同的体会。在这个面积大约是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里,草原景观占了极大部分,但同时也有着高山、溪与戈壁沙漠等多样景观。如果说内蒙古草原是人间仙境的话,那么蒙古草原则是梦中的天堂。那是怎样的一个景致呢? 在特勒吉大草原,满眼都是蓝天碧草,一望无际的草天相连,看不到尽头,搭配着不断起伏的丘陵、牛羊,让人感受一种辽阔的震撼。在这块几乎没有一点污染的草原上,你呼吸到的是纯粹天然的空气,脚下托取你身体的,也许就是成吉思汗曾经策马扬鞭的草原。更有意思的是,蒙古国的草原上,处处可闻到沁人肺腑的香气,在草上每走一步,都会有上百只的蚱蜢从脚边跃起,小小动物身上展示出来的生命力,与印象中的草原截然不同。 在特勒吉大草原最吸引人的就是骑马。蒙古马当年随着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征服大江南北,虽然体型不甚高大,但耐力与长跑能力却是全球马种中的佼佼者。特别蒙古连两岁小孩都能骑马,马匹与人的关系十分亲密,由蒙古小孩带着一起骑马,不到半小时就能开始体会奔驰于草原中的畅快,感受那种策马奔驰的节奏和快。人与马之间,草原与篮天是那么和谐,舒逸,奔放,仿佛一切都变的美不胜收。 蒙古人的热情与真诚让人感觉到了亲切,在最后离别的那顿晚餐,蒙方负责此次旅行接待的女老板,专程设宴款待我们,并专门安排了文艺节目助兴,女老板席间也高歌一曲蒙古歌,那悠扬淳厚的声音,蕴含了几多真诚。在蒙古短短几天,我们既体验到了蒙古国社会治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更多的是感觉到了蒙古人当中大多数人对中国人的友善,一位蒙古老人甚至还亲切地唱起《东方红》,对于中国的喜欢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我们有些出入,但对于成吉思汗的共同尊崇,能够让我们非常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 蒙古,走近你,是因为那份别样的情愫;离开你,带走了更绵延的牵挂。 Www.XzIxS.CoM |
上一章 阿每文集 下一章 ( → ) |
《阿每文集最新章节》是完结小说《阿每文集》中的免费章节,杏子小说网提供无删节《阿每文集》全文供网友全文免费阅读。 |